第一次認識厲家菜,是在東京六本木,雕梁畫棟、重門深掩,門首寫有【厲家菜】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。當時經過那扇中國風的氣派大門時,心中只想著:好厲害的餐廳!
後來,也曾在書上看過厲家菜的介紹,才知道原來這間厲害的餐廳,竟是從胡同中小小蝸居發展出來。
時隔多年,厲家菜來台設點,由於價格不斐,始終沒去嚐鮮。前一陣子,陪爸媽逛BELLAVITA,老爸對厲家菜很感興趣,於是藉著母親節的機會,一家人來此享受一頓母親節大餐。
踏入厲家菜,一貫的中國古典裝潢,空間寬敞,專業體面的服務生提供殷勤舒適的用餐服務。
服務生輕聲細語地介紹菜單,熟練地沖泡蓋碗茶,再穩穩放在每位客人面前。
揭開茶蓋,清雅的香氣撲鼻而至,彷彿空氣中也隱隱浮動著慵懶貴氣。
由於母親節的關係,特別附贈一人一杯冰有機天菊茶,又是另一種寧靜淡雅。
厲家菜只提供一人一套的套餐,而非單獨點菜,這種設計的好處是,縱使只有兩個人,也能品嚐多樣菜色。壞處則是無法自由選菜。
我們一行七人,選擇三種不同的套餐,分別為素食套餐(1480+10%),以及桔梗套餐(1580+%)、鈴蘭套餐(2580+%)。鈴蘭與桔梗套餐差別是熱菜菜色不同。
先從前菜介紹起。
翡翠豆腐
豌豆泥與干貝組成的鮮滋味。
入口即化,口感的確綿密如豆腐,也可淋上一旁的辣椒油提味。
梅菜鵪鶉
一看見是鵪鶉,其實有點猶豫要不要下箸,因為我沒吃過鵪鶉。
不過衝著陣陣襲來的香味,心一橫,把它挾起來放入口中。
炸過的鵪鶉吃起來像很嫩的雞肉,鹹酸甜達成其妙的平衡。
粉皮雞絲捲
相較於前兩樣冷碟,這道是比較爽口的。
難得的是,雞絲不乾澀,依舊保有雞肉的鮮美。
西紅柿燒賣
利用番茄的酸甜平衡燒賣的油膩。
桂花鴨子
光從外表看來,還以為是牛肉。
這鴨子料理得非常入味,不僅肥美多汁,且毫無鴨肉的腥羶。
麻辣杏鮑菇、芥末娃娃菜、素鱔絲、鍋塌豆腐(素食)
要把簡單普通的食材燒成美味,才是真功夫。
這四樣素食冷碟,都是再平常不過的食材,然而那鍋塌豆腐,吃起來竟像紹興醉雞,芥末娃娃菜也藏著讓人欲罷不能的甜美。
另外兩樣沒嚐到,相信也是頗具水準。
涼拌紫蓋、五香魚
涼拌紫蓋是牛肉配上辣油。
辣油香氣足,對嗜辣者而言不算太辣,牛肉就略顯普通,不若預期中美味。
五香魚外表酥炸過,魚肉鮮嫩入味。
椒麻雞
這個椒麻雞跟我印象中的椒麻雞長得有些不一樣。
烹煮過的雞肉淋上椒麻醬汁,吃起來倒也十分對味。
麻辣蝦球
最後一樣前菜是麻辣蝦球。
外表酥脆的蝦球,一口咬下,溢滿柔軟鮮美的蝦肉泥,是我十分鐘意的一道前菜。
接著,我們來看看熱菜。
花菇扒冬瓜(素食)
花菇厚實,冬瓜燜煮功夫到家,醬汁飽滿卻不會過於軟爛。
素燒筊白筍(素食)
乍看之下,會以為醬燒後的筊白筍吃起來大概會有點乾,然而入口之後,才發現在乾燒的外表下,是清甜水嫩的筍心。
連我們沒有點素食套餐的人,都忍不住一人分食一根。
素雞腿(素食)
其實就是炸豆腐。
看似不起眼,可這豆腐有著說不清是甚麼食材提出的鮮味,實在好吃。
口蘑茄子配米飯(素食)
濃油厚醬的茄子與口蘑,搭配一碗白飯,其實嚴格來講,單吃這一道就飽了。
季節時蔬(桔梗)
雞肉、白靈菇、蘆筍與白果清炒。
健康純粹的滋味。
京爆大蝦(桔梗)
帶著快火大炒特有的鑊香,令人食指大動的熱菜。
大蝦肉質彈牙飽滿。
蔥爆豬肉配肉末炒飯(桔梗)
與其他滋味純郁的功夫菜相較,這道菜的主要功能就是填飽大家的肚子。
不過炒飯炒得好,粒粒分明香氣十足。
清蒸鮮魚(桔梗)
魚肉鮮嫩肥美,餐廳很貼心地把魚刺都剔淨。
鈴蘭套餐的熱菜,我沒有實際吃過,全到老爸一個人的肚子裡,所以只能看圖說故事。
云片鴨子(鈴蘭)
蒸熟的鴨子與豆腐,鋪在燉煮過的米飯上。
椒鹽鮮干貝(鈴蘭)
很大顆的干貝,兩面煎得很漂亮。
過油刺參(鈴蘭)
老爸最愛吃的刺參,近幾年已經不常在餐廳見過這樣完整的刺參了。
京味油燜大蝦(鈴蘭)
比手掌還大的大蝦,裝在白色瓷盤上,光是視覺上就很享受
甜點:桂花蓮子冰糖木耳、芸豆捲、水果
蓮子木耳湯是我打小喝到大的甜湯,厲家菜的甜湯,蓮子軟糯甘甜,銀耳燉煮至口感黏滑,堪稱水準之上。
芸豆捲是北京出名的茶點,有點甜,配蓋碗茶正好。
水果切成一口大小,品質優良,甜美多汁。
我們今天吃到的厲家菜,不知是否仍如同當年達官貴人們口耳相傳的【羊房11號】美味菜色,然而無論吃到的是否為紫禁城流傳出來的皇家味,在厲家菜用餐都是一次美好的體驗。
打著母親節的名號,實際上讓老爸一償宿願,全家人在厲家菜享受一頓慢食的用餐時光。
厲家菜官網:http://www.familylitp.com